班主任應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班主任應走學生的心靈世界
戶縣教育局教研室 楊永厚
在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多年實踐中,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大多與學校領導和學科教師聯系接觸較多,大多思考與研究教育教學的理論及實踐問題,與班主任雖說亦有接觸,但聯系不多,特別對班主任工作的現實狀況思考研究較少。一次偶然的機會,與初三、高三幾名學生交談,從他們的言語表達中,反映出現在中學畢業班學生內心世界的許多我不曾了解的問題、困惑引發我久日的不安和思忖!
我問幾名中學畢業班的學生,現在為什么初三、高三學生中會有哪么多的學困生、后進生,是他們真的學不懂嗎?還是令有他因?他們的回答大出我這位從事幾十年教育教學研究的所謂“專家”之所料。他們說,在中學畢業年級的所謂“學困生”、“后進生”中,絕大多數不是因為學不懂,而是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學習目的不明確,方法不得當,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生與教師尤其是與班主任之間缺乏真正的溝通與交流,教師根本未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原來如此!這看起來并非什么奧秘的東西,目前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從事班主任工作的同仁們是否知曉?或者是否引起重視?并欲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我很難作出準確的判斷!
這一問題和現象引起我的深刻反思,F在各中學十分重視畢業年級的復習備考工作,采取許多措施,加強學科復習教學,但往往對畢業年級班管和班主任工作關注不夠,班主任對畢業年級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這一問題似乎在目前的中考、高考備考工作中的確被人們有所忽視,應引起學校領導和教師們的重視!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指出,班主任“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潛能,善于分析并及時把握每一位學生的思想、學習、身體、心理發展狀況,科學、綜合地看待學生的全面發展,及時發現并有善于處理可能導致不良后果的問題。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他們的煩惱,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公平的發展機會”。班主任是學生健康的引路人,是學生的導師。班主任要在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前提下,完善學生的個性,使其得到和諧、充分、健康的發展。班主任是學生潛能的發現者和開發者,要成為學生精神的關懷者,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 他們的內心世界、情感、情緒和精神生活。聯系我們現在中小學特別是中學畢業年級班級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的現實,不難發現,有相當部分的班主任顯然未能發揮自己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存在不少問題,難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
那么,班主任怎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呢?筆者以為,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是班主任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改變思維定勢,科學評判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經常使用單向性傳遞的語言,旨在表達教師的想法和意圖,卻往往忽視學生的可接受性和心理感受。在與學生的溝通中,一些教師常采用命令和指揮式,警告和威脅型,訓戒和說教型,有的甚或采取中傷和揶揄,隨意指責和批評學生,難以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一些班主任經常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勢去評判學生的內心世界,導致出現讓教師看不到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卻抓住學生的一點表面現象不放過,給師生之間豎起了一道溝通的柵欄。因此,作為班主任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改變思維定勢,采取揚長避短的教育策略,去關心教育、評斷學生!
二是要講求教育管理藝術,增強教育的有效性。面對有思想、有個性的中學生,特別是面臨畢業的中學生,班主任在對他們進行管理和教育過程中,一定要講藝術、講方法,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方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分析總結成功的教育經驗,作為班主任在對學生管理教育中,應首先掌握和運用“冷處理”的方法藝術!袄涮幚怼北蝗巳艘暈橐婚T人際交流與溝通的藝術。當教師遇到學生中某些棘手的事情時,不妨先暫時擱置起來,等適當機會再進行處理教育,這種“冷處理”比急切的“熱攻”的效果要好得多。其次,要尋找“共鳴點”。在班級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共鳴點是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的重要基礎。教師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要善于有意識地去尋找共鳴點,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努力創建師生的共鳴區,做到既不能暴跳如雷、針鋒相對,也不能視不而見、一味避讓!
三是要學會換思考問題!罢驹趯W生的角度上看問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競有著如此多的鮮為人知的美好”。換位思考是一種方式、手段,“為學生著想”是目的。班主任換位思考就是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理解學生的想法和感受。只有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需要、感受、想法為基礎,教師的“為學生著想”才能得以真正的實現。許多優秀的班主任也經常采取這種換位思考的方法,往往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是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傾聽是一種無聲的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支持。它全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尊重他的意見,在呼他的見解,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對中學生來說,班主任是否能做到傾聽他們的心聲,其作用和意義更大。班主任在傾聽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完整傾聽后再反應。班主任要做到先聽學生把意思表達完,然后再傾聽反應,切忌學生還沒說完時就已經不想再聽,過早地作出反應。2、采用同理傾聽方式。同理就是去感受學生所感受的、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來看問題。班主任只有做到同理,才能真正理解學生的想法和情緒。3、要善于深層次傾聽。如果班主任只能聽出溝通內容里表層的意思,就無法滿足學生在互動中的期望和要求,也因此會使得溝通容易中斷或無法發揮功能。因此,班主任必須通過學生的語言或非語言信息,來充分理解在與學生溝通時學生所表達的深層意義!
真正的教育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作為班主任,只有把學生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來接納,認真地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讓他們真城地敝開自己的心扉,讓我們教師毫不障礙地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
作者系(省基礎科研工作先進個人,省教育廳課改課題指導團成員)